• <label id="safku"></label>
  • <dd id="safku"><samp id="safku"></samp></dd>
    1. <menu id="safku"></menu>
      <label id="safku"><s id="safku"></s></label>
    2. 請用微信小程序<重慶新聞網分享圖制作工具>掃碼
      請用微信掃一掃分享
      重慶市人大代表、重慶市潼南區區長李成群:將潼南建設成產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
      2022年01月19日 20:54 來源:新華網

        潼南正在崛起成為一座產城景融合發展美麗幸福城市,將聚焦在基本建成五十平方公里、五十萬人口“雙五十”中等城市上,重點打造宜居城、智造城、科創城等“五城”,走好產城景融合發展之路。

        產城景融合發展

        全面實施城市提質戰略 重點打造“五城”

        潼南正在崛起成為一座產城景融合發展美麗幸福城市。未來五年,將聚焦基本建成五十平方公里、五十萬人口“雙五十”中等城市,全面實施城市提質戰略,重點打造“五城”。

        提質打造宜居城——

        以城市有機更新為帶動,向外拓展建設中心城區,朝陽湖、東升片區分別先行啟動1平方公里,融合發展涼風埡、江南老城、江北新城,打通鐵路公路水路“大通道”,暢通城市干道橋梁“內循環”,夯實教育醫療、文體場館等“大民生”,讓潼南聞者向往、來者依戀、居者自豪。

        升級打造智造城——

        以發展智能制造為統領,突出主導產業成群強鏈,優化提升高新區南區、東區功能,拓展建設6.3平方公里首開區、2.5平方公里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和3.2平方公里中新食品產業園,著力培育裝備制造、化工新材料、特色消費品、綠色建筑材料、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,建設全市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,讓工業經濟挺直“脊梁”

        創新打造科創城——

        以實施“退園建城”為契機,推動產城深度融合、協同創新,完成北區化工企業環保搬遷,高起點規劃建設創新創業園和品質生活配套區,集中發展科技研發、創業孵化、數字經濟、綠色低碳等新平臺、新業態,全面打通市場主體創新通道、科研成果轉化通道、創新要素聚集通道,讓北區從“煙囪林立”變為“科創屹立”。

        精細打造新農城——

        以農業科技為支撐,依托大佛壩獨特資源,集中發展科技農業、智慧農業、創意農業、休閑農業,建設1平方公里田園城市,打造農業科技現代化展示基地、都市田園體驗基地,營造“城市田園、田園城市”美好意境。

        高標打造康養城——

        以人文生態康養為導向,深挖文化、旅游、生態等特色資源,串聯雙壩蔬菜基地—人工運河—九龍山—鷺鷥湖,建設2平方公里金福片區拓展區,打造“醫、食、養、健、游”大健康產業鏈,提供高品質全生命周期康養服務。

        做強自己、融入主城、服務周邊

        加快邁進重慶成都“1小時通勤圈”“一日生活圈”“一體化產業圈”

        兩年來,潼南立足重慶、成都相向發展橋頭堡定位,努力做強自己、融入主城、服務周邊,加快邁進重慶成都“1小時通勤圈”“一日生活圈”“一體化產業圈”取得顯著成績。

        互聯互通顯著增強——

        總投資300億元的重慶至潼南至遂寧城際鐵路納入了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》。遂渝高速擴容前期工作基本完畢,合潼安高速、遂潼快捷通道潼南城區至米心段建成通車。川渝首批重點項目雙江航電樞紐雙江航電樞紐工程一期圍堰合龍,為涪江復航奠定堅實基礎。潼南至磨溪、群力至蓬南跨省城際公交開通運營,遂潼兩地10萬多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坐上公交車。

        產業共育成效明顯——

        遂潼涪江創新產業園籌委會掛牌成立,協作配套、聯動發展裝備制造、環保新材料等特色產業,聯合招商集中簽約項目13個、總投資153億元。推動技術創新成果互享,南昌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潼南,兩地高新區被認定為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。聯合川渝9地成立雙城經濟圈國際檸檬產區聯盟,檸檬產業列入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,潼南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區。

        生態共保深入推進——

        聯合發布生態環境保護宣言,推行跨省聯合河長制,新增3個國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,遂潼生態監測網絡數據實現共享。大力實施涪江(潼南段)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,常態化協同開展禁漁執法行動,加強砂石開采和“散亂污”企業專項整治,涪江潼南段獲評重慶市最美河湖。深化防汛減災聯合預警調度,成功應對“8•12”“8•16”“10•5”涪江過境洪水,實現人員“零傷亡”目標。

        公共服務效能提升——

        率先啟動公共服務社?娮由绫?ā耙豢ㄍㄒ淮a通”試點,社保轉移接續、異地住院結算、公積金貸款、納稅等210個高頻便民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、異地通辦。共建重癥醫學等23個醫療?坡撁,建立急診急救雙向轉診綠色通道,實行醫學影像檢查、臨床檢驗兩個方面共21個子項醫學檢驗結果互認。建立遂潼就業信息共享平臺,開展創新創業在線培訓2萬余人次,職教聯盟“訂單式”培養職業技能人才1000余名。

        農業現代化

        擦亮“國際檸檬之都”、“西部綠色菜都”招牌

        未來五年,潼南將聚焦建設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引領區,充分發揮檸檬、蔬菜產業引領突破作用,在保供固安全、產業打主力、科技強支撐等方面先行示范,擦亮“國際檸檬之都”、“西部綠色菜都”招牌,努力建成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。

        強力提升產業能級——

        加快建設全國檸檬優勢產業集群核心區、渝綿優質蔬菜生產帶潼南示范項目,建成5萬畝檸檬、10萬畝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出口備案基地,打造潼南安岳大足優質檸檬產區、時令蔬菜優勢區。建成國際檸檬交易中心、全國蔬菜產地交易市場,推動“潼南檸檬”“潼南綠”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。未來五年,檸檬、蔬菜產業鏈產值突破雙百億,分別達到120億元、110億元。

        用力做優精深加工——

        立足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,拓展建設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。實施“雙十雙百雙千”行動,引進和培育20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,推動匯達檸檬、檬泰生物等企業上市,未來五年,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400億元。

        致力強化科技賦能——

        深化與西南大學、南昌大學、市農科院等戰略合作,分產業組建農業科技創新聯盟,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。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,創建國家級檸檬、蔬菜、油菜良種繁育基地。實施智慧農業工程,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,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%以上。

        “文旅+”“+文旅”融合發展

        唱響做靚“周末到潼南”城市營銷品牌

        潼南是一個望山、看水、憶鄉愁的好地方,下一步,將堅持“文旅+”“+文旅”融合發展,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旅游目的地,讓“周末到潼南”聲名遠播。

        叫響紅色教育到潼南——

        依托楊闇公楊尚昆舊居、張鵬翮廉政文化展覽館,弘揚紅色文化、廉潔文化,傳承美德、凈化心靈。開發親子游、研學游,推出紅色精品旅游線路,創建國家級紅色研學基地,彰顯城市底蘊、留住文化記憶,讓紅色故事遍地開講、紅色精神薪火相傳。

        叫響旅游觀光到潼南——

        發展全域旅游,提檔升級大佛寺、雙江古鎮、陳摶故里等重點景區,建設旅游觀光環線,創建國家5A級景區。依托核心景點、主題街區、城市商圈,推出“夜游潼南”旅游項目,構建夜間消費體系。

        叫響尋憶鄉愁到潼南——

        圍繞涪江、瓊江休閑旅游帶建設,深度挖掘鄉土故事、鄉村逸事、鄉風民俗等鄉愁記憶,開發蔬果采摘、農耕體驗鄉愁鄉戀旅游產品,建成一批鄉村休閑旅游基地,打造“渝西快樂老家”鄉村旅游品牌,創建國家涪江休閑旅游度假區。

        叫響共享農場(莊)到潼南——

        策劃推出“我在潼南有塊田、有口塘、有片林、有間房”共享經濟項目,建設100個以上產品定制型、投資回報型、周末互動型共享農場、1000個以上“一房一院一地”共享農莊,把更多共享農場(莊)變成打卡勝地,實現“星星點燈”到“星火燎原”,推動田園變莊園、農房變客房、勞作變體驗、投資變分享,讓都市投資人群成為周末(節假日)到潼南的“候鳥”市民。

        叫響健康養生到潼南——

        發展“醫養”產業,整合中藥材、食品加工、醫療等資源,推行醫養結合新型康養模式,培育健康養生產業,打造康養福地。發展“食養”產業,依托檸檬、蔬菜等優勢資源,研發食藥保健、藥膳調理系列康養食品,舉辦蔬食與養生文化論壇、康養蔬食大賽系列活動。發展“動養”產業,整合大佛嶺、九龍山、涪江等運動資源,承辦大型戶外運動賽事,爭創國家體育旅游融合示范區。

      【編輯:李婭】
      老师穿旗袍肉丝让我桶的小说

    3. <label id="safku"></label>
    4. <dd id="safku"><samp id="safku"></samp></dd>
      1. <menu id="safku"></menu>
        <label id="safku"><s id="safku"></s></label>